新常態下金融體制變革即將啟動 信托業以史為鑒尋出路
2015-11-11 來源:證券時報
中國金融業四大支柱之一的信托業,自1979年至今的36年間,共歷經六次整頓。最終,信托機構從上世紀80年代的上千家銳減至現在的68家。
每次整頓都是對行業的重新定位。新常態下的金融體制變革,似乎又將引領新一輪“大浪淘沙”的洗禮。信托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?新的利潤增長點在哪里?以史為鏡,在當前信托業轉型升級關鍵期,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。
第一次整頓
1979年10月,國務院責成中國人民銀行考察現代信托制度,隨后批準成立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,中國信托業重新開啟。此后,全國各省份相繼發展信托業務。至1982年底,全國各類信托機構超過620家。
那時,多家信托變相從事銀行信貸。由于信托貸款在基建投資中占比較大,長短期資金出現錯配。此外,亂設機構,盲目與銀行競爭,進一步加劇投資規模的擴張,引發了金融風險。
1982年4月,中國人民銀行下發《關于整頓國內信托投資業務和加強更新改造資金管理的通知》,啟動首次信托業整頓,禁止信托公司進行變相信貸業務,以加強協調信托業和銀行業的宏觀調控關系。
第二次整頓
1983年,中國人民銀行提出“凡是有利于引進外資、引進先進技術,有利于發展生產、搞活經濟的各種信托業務都可以辦理”。1984年,央行確認信托業以銀行業務經營為主的混業經營模式。信托通過各類名義的貸款與投資,加速了固定資產的投資膨脹,最終助長了經濟發展過熱現象。
{ruguo:pager}為控制貨幣市場信貸失控和貨幣投放失控的局面,1985年初,國務院出臺《關于進一步加強銀行貸款檢查工作的通知》,開啟了第二次信托業大整頓。
新政策重點指向那些不規范經營的信托業務,進一步明確信托業的性質、作用、業務范圍和經營方向,并要求銀行停止新增信托業務,已辦業務應加以清理。
第三次整頓
1988年,中國經濟呈現高速發展的勢頭,經濟過熱現象一度加劇。同時,信托公司數量飛速膨脹,到1988年底,全國信托投資機構數量達上千家。
為回避央行對信貸規模的控制,銀行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向信托公司轉移資金,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失控。
1988年8月,央行依循撤并信托機構、壓縮信托公司政策生存空間的模式,使信托機構在與銀行競爭中失去利率優勢。此次清理較前兩次更為嚴厲。截至1990年8月,信托公司只剩下339家。
第四次整頓
1992年,中國迎來新一輪改革開放熱潮,經濟迅速回升并呈高速增長態勢。
發展過程中,信托公司與銀行聯手,違規攬存,違規放貸,并直接大規模參與沿海熱點地區的圈地運動和房地產炒作活動,再次充當加劇經濟形勢過熱、擾亂金融秩序的角色。
1993年6月,中央決定進行宏觀調控,整頓金融秩序,開始對信托業的第四輪整頓。本次整頓以法律形式確立了銀行與信托分業經營的原則,同時對信托投資機構貸款規模加以限制。
{ruguo:pager}第五次整頓
1999年3月,國務院宣布信托業第五次清理整頓開始,原則為“信托為本、分業經營、規模經營、分類處置”,目標是令信托業務回歸本源。
本著“堅決把信托辦成真正的信托,不讓有問題的公司留下來”的態度,監管層撤消眾多規模小、資不抵債的信托公司。2000年,信托公司共有239家。整頓后獲批重新登記的只剩60家左右。
此外,信托公司的存款與結算業務被叫停,證券經紀與承銷業務被剝離,信托經營機構得到進一步清理。這是信托業一次脫胎換骨式的變革。
第六次整頓
2007年3月1日,信托業兩條新規《信托公司管理辦法》、《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》正式實施,開啟了信托業第六次整頓。
原“信托投資公司”特別去掉了“投資”二字,進一步明確信托公司的發展方向,強調了信托公司的本源屬性。
根據通知,監管層對信托業實施分類監管,各家信托公司開始轟轟烈烈地清理,或立即更換金融牌照,或進入過渡期,力爭達到監管層的要求。
尋找新定位
自2007年起,信托業進入相對規范的發展軌道。但就現狀觀察,信托業同質化較為普遍,仍存在核心競爭力不明的問題。
新常態下金融體制變革即將啟動。即便是對歷經整頓的信托業來講,也難以從容應對新一輪的“大浪淘沙”。在泛資管、混業經營、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,信托公司仍在積極尋求突破,但新的利潤增長點仍有待進一步觀察。
{ruguo:pager}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_亚洲色欲在线播放专区之一_亚洲最大的中文字幕无码_天堂网亚洲av制服丝袜